高至病性禽流感
原作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一院傳染病研究所 劉 文章來源: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第2期 發布日期:2004-03-16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的簡稱,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于雞,鴨,鵝,鴿子等禽類,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因其傳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當前,禽流感迅速蔓延亞洲,截至2004年1月28日已有越南,泰國,印尼,巴基斯坦等1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疫情,數以千萬計的雞病死或被宰殺。越南,泰國等還出現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發病并發生死亡的病例,同時證實越南人、禽所患流感病毒相同,為H5N1。禽流感疫情還在發展中。禽流感不僅給各國和地區的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而且還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安全,已引起全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1 病原學
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屬的一個成員。根據病毒核蛋白(NP)的抗原性不同,可將流感病毒分為三個抗原型,即A型,B型和C型,型與型之間不產生交叉反應。A型可對人,豬,馬和禽致病,B;C型一般對人致病。
流感病毒包膜上有棒狀和蘑菇狀兩種核蛋白結構,稱為血凝素(haemagglutinin,HA)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根據HA和NA抗原特異性不同又可分為若干亞型,HA抗原有15個亞型,NA有9個亞型。這兩種抗原可不斷發生變異,尤其HA變異最為頻繁。抗原性變異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所有流感病毒所共有,稱抗原性漂移(drift);另一種為甲型流感病毒所特有,稱抗原性轉換(shift)。
禽流感病毒一些亞型毒株,如H7和H5亞型毒株幾乎能引起受感染的雞100%死亡。這兩種亞型毒株也是感染人類的主要禽流感病毒毒株。此次肆虐亞洲的禽流感病毒大都為H5N1型。流感病毒基因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但由于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都容易發生變異,特別是禽流感病毒H5N1株變異迅速。而且流感病毒,包括15種亞型在內的禽流感病毒,如果發生病毒基因重組,可轉變成一種具有極 強傳染性和更高致病性的病原體----一種全新的流感病毒。人體對這種新的流感病毒幾乎沒有任何免疫力,一旦流行可迅速傳播,造成極大危害。
2 傳播途徑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人類直接接觸感染了禽流感病毒H5N1株的家禽及其糞便可受到感染。此外,通過飛沫及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也可傳播。吃煮熟的雞肉、鴨蛋是不會受到感染的。迄今尚無證據顯示目前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毒株可通過人與人之間傳播。
3 臨床表現及診斷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潛伏期為7 d以內,起病急,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喉痛,頭痛,肌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有的出現眼結膜炎。體溫大都在39℃以上,熱程1~7 d,一般2~3 d。有些患者可出現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伴有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且不留后遺癥,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可出現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癥,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出現嚴重并發癥者預后不良。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診斷,除依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實驗室確診。
(1)曾到過疫區或與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
(2)出現流感樣的癥狀和體征;
(3)呼吸道標本作甲型流感病毒(A)和H5亞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直接免疫熒光 法,ELISA法檢測為陽性者,列為疑似病例;
(4)從呼吸道標本分離出甲型流感病毒H5N1 株 或血清微量中和試驗檢測H5N1抗體陽性或A特異性血凝集素基因PCR陽性,可確診。PCR法敏感快速,但應注意假陽性。
4 治療
禽流感的治療與人流感治療相同。患者應盡早休息和隔離治療。一般隔離1周或至主要癥狀消失。多飲水,高熱頭痛患者給與解熱鎮痛藥(兒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發生Reye綜合征)。高熱,納差,嘔吐患者應予靜脈補液,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并發癥。
抗流感病毒藥物對禽流感病毒可能有一定療效。口服金剛乙胺(remantadine)和金剛烷胺(amantadine)后,可在1~2 d內 降低體溫,緩解全身癥狀及呼吸道癥狀。劑量成人為每日200 mg,治療5 d,老年患者劑量減半。該兩藥亦可用于預防流感。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緊張,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胃腸道不適等。從用藥患者已分離到耐藥毒株,這是目前值得關注的一個 問題。
目前實驗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zanamiver,oseltamivir)治療流感,結果表明對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較少發生耐藥性。
中藥如金線蓮、金銀花、板蘭根、大青葉等對預防和治療流感也有一定效果。
5 預防
禽流感是烈性傳染性疾病,應加強禽類疫情監測。出現疫情后,應及時果斷、堅決地嚴密封閉疫區,徹底撲殺雞禽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對疫區環境要徹底消毒。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熱,紫外線均敏感。56 ℃加熱30 min,60 ℃加熱10 min,70 ℃加熱數分鐘,100 ℃ 1 min,陽光直射40~48 h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藥物如0.1%高錳酸鉀處理3 min ,75%酒精處理5 min可殺滅病毒。
鳥類很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養鳥者應保持高度警惕。即使不屬于禽流感疫區,清理鳥糞時也要注意消毒,病鳥要及時送獸醫院醫治。
對人類而言,目前還沒有特效疫苗預防。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即使以往注射過流感疫苗也不起預防作用。患者應隔離治療,轉運時應戴口罩。
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特別是兒童,老人及體弱者。必須接觸禽類時,應戴上手套和口罩,穿防護衣。接觸禽類后,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徹底洗凈雙手。對雞肉,雞蛋應徹底煮熟。
冬春季節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很重要。正常的起居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不到疫區旅游。室內空氣經常保持流動,每天開窗換氣,每次至少10分鐘,如有空調設備,隔塵網應常清洗。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動的場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