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的治療進展(上)
原作者: 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 王國強 張微微 發布日期:2005-08-02
腦內出血(ICH)的治療是神經內外科和急診科極為關注的問題。ICH發病率較高,15~5/10萬;死亡率高,30天內死亡率達30%~40% ,致殘率也高。內科和外科治療對于生存率和生活質量(QOL)均無明顯改善。本文綜述了當前ICH的治療,討論了相關對照試驗,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ICH最新治療理論。
分析不良預后的可變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但需要強調的是,尚不清楚不良預后因素的校正是否能改變預后。與不良預后相關的一些可變因素是在ICH治療過程中形成的,目前只證實它們與不良預后有關,但并不能肯定這些因素就是不良預后的原因。這些因素有入院時血腫體積、神經缺損評分、意識狀態(GCS積分)、凝血塊和/或腦積水所致的腦室擴張、蛛網膜下腔擴張、抗凝血因子以及腦水腫。在這些因素中,治療方法所基于的最肯定的因素是血腫體積。從理論上說,血腫體積的減小減輕占位效應,降低顱內壓,限制水腫形成和細胞死亡。雖然并未肯定ICP是不良預后一個獨立的因素,但是它對腦組織具有直接不利影響,而且ICP還與其他不良預后因素相互作用。比如,高ICP阻礙實驗性ICH血管性水腫的吸收。
ICH治療方法廣義上分為兩大類: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內科治療包括維持心肺功能、控制血壓、降低ICP(比如病人的體位、高滲液體、過度通氣和巴比妥酸鹽鎮靜)、調整血糖以及糾正凝血障礙等綜合處理。外科治療包括開顱、立體定向血腫溶吸、內鏡抽吸血腫、腦室引流、減壓性顱瓣切除,或上述方法的綜合使用。然而,“內科”和“外科”治療的差異受人為分組方法的影響,很難判斷哪種治療方法更好。陳等的隨機試驗把外科治療(開顱、立體定向血腫清除、部分顱骨切除和腦室引流)與內科治療進行比較,1月后雖然內科組的預后相對較好,但3個月兩組預后無差異。這種把不同外科治療方法的病人歸入一組同內科治療組進行比較,增加了結果判斷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結論解釋的困難。
ICH傳統治療評價
傳統的腦出血治療以30~40ml,70歲為界,出血量大、年紀輕者適合外科治療。多數神經外科醫生同意病初數小時由內科監護治療,主要觀察氣道、呼吸和循環(airway, breathing, and circulation)即ABCs,以及可逆因素的校正包括凝血性疾病和血小板異常的處理(給予新鮮凍干血漿、Vit K和血小板)。由于高血壓性腦出血在病初的24小時之內,血腫有可能進一步增大,此時的內科監護就顯得極為重要。
ICH病人首要的問題是控制血壓。高血壓是ICH的主要原因,出血后持續的高血壓是不良預后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尚不能肯定ICH后即刻的高血壓究竟是ICH的原因還是ICH的結果(增高ICP可使血壓升高以維持有效腦灌注壓)。因此過度降低血壓有可能帶來不良后果。但許多作者發現,腦血管依靠自主調節對于血壓下降具有良好的耐受,并不會增加腦缺血的危險。通常將血壓控制在不超過160 mmHg,首選拉貝洛爾和尼卡地平靜點,而硝普鈉可增加腦灌注壓(通過直接作用于腦血管)而不常使用。
除了控制血壓之外,要嚴密觀察有無神經系統情況惡化的體征出現,這些體征可能預示血腫的擴大。對于GCS<9的意識不清患者,要考慮利用腦內纖維光鏡或腦室造瘺進行ICP監測。腦室造瘺的優點在于它能同時是一種降低ICP的方法。內科降低顱內壓的方法主要是高滲脫水治療。常規方法為20%甘露醇250ml每6小時1次,30~45分鐘點完。如有腦疝指征(一側瞳孔改變,呼吸節律改變等)或腦干出血,可加強脫水量為250~500ml,縮短間隔時間為4~6小時。這種加強方法只能連續2~3次,不能持續應用。國產七葉皂苷鈉(麥通納)是具有抗炎、抗滲出、促進靜脈回流和類激素樣降低血管源性水腫等多重作用的脫水劑,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同時具有抗自由基形成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作用持久無反跳,安全性高。與甘露醇聯合應用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的高顱壓,還有抑制反跳的作用,臨床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血壓偏低的腦出血患者,由于擔心甘露醇的降血壓作用,可選擇七葉皂苷鈉。
還有保持頸部平直床頭抬高30度以利于靜脈回流、控制病人情緒(必要時使用鎮靜劑)、過度通氣(可減少腦血流量,但只作為一種臨時方法)、以及現已較少使用巴比妥鹽鎮靜。皮質激素的使用仍有爭議,但在嚴重血管源性水腫和具有占位效應的病人可以使用。
進一步的處理視臨床情況而定。對于60歲以下,入院后神經系統損傷加重的表淺出血(尤其是非優勢半球),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測 試:
1.ICH的發病率及30天內死亡率為:
A.15~35/10萬,30%~40%;
B.30%~40%,15~35/10萬;
C.30~40/10萬,15%~35%;
D.15%~35%,30~40/10萬。
2. 血腫體積減小所起的作用為:
A.減輕占位效應;
B.降低顱內壓;
C.限制水腫形成和細胞死亡;
D.以上都是。
3. 七葉皂苷鈉用于脫水治療的特點是:
A. 具有抗炎抗滲出和類激素樣降低血管源性水腫多重作用;
B.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
C.與甘露醇聯合應用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的高顱壓,還有抑制反跳的作用;
D.以上都是。
4. 腦出血的內科監護主要觀察的內容為:
A.氣道;
B.呼吸;
C.循環;
D.以上都是。
5.ICH的內科治療所包括的內容有:
A.維持心肺功能;
B.控制血壓;
C.降低ICP;
D.以上都包括。
張微微教授:現任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科主任,主任醫師,第三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北京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軍科委會神經內科學組常務委員,北京軍區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并擔任中華醫學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等20余種國家級雜志編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