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eymc"></nav>
  • <input id="ceymc"></input>
  • <nav id="ceymc"><nav id="ceymc"></nav></nav>
  • 現在位置是:首 頁 >> 期刊中心
    關鍵字:
    期刊中心
    2017年 第26卷 第8期
    發布時間:2017-08-07
    主題:急診流行病學、呼吸危重癥


    述評
    右心室—從解剖、病生理到臨床實踐
    米玉紅
    2017, 26(8): 839-849
    專家共識
    非創傷性出血的急診處理專家共識/意見
    劉業成,杜鐵寬,朱華棟,于學忠,非創傷性出血急診處理專家組
    2017, 26(8): 850-856
    呼吸危重癥
    對人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與血管外肺水指數在膿毒性休克并發急性肺損傷時相關性的分析
    李寅,路玲,王勇強,竇琳,高紅梅
    2017, 26(8): 873-878
    經鼻高流量吸氧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系統評價
    王可,徐思成,左蕾,孫虎,郭志金
    2017, 26(8): 879-884
    高流量鼻導管氧療與無重復呼吸面罩氧療在ICU拔管后患者療效研究
    廖仕翀,李金芯,喻莉,張遠超
    2017, 26(8): 885-888
    急診流行病
    2009年至2016年北京積水潭醫院老年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
    劉志偉,關嵐,王夢琴,趙斌
    2017, 26(8): 860-864
    急診內科患者留觀病歷13842例資料調查分析
    陳鳳英,李家琦
    2017, 26(8): 865-868
    鹽城龍卷風災144例傷員傷情特點分析
    穆根華,鄧義軍,盧仲謙,李興
    2017, 26(8): 869-972
    基礎研究
    孟魯司特對大鼠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
    徐家男,粟蕾,燕憲亮,許鐵
    2017, 26(8): 889-894
    纈沙坦通過激活AMPK抑制血管緊張素II誘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凋亡
    顧建欽,秦歷杰
    2017, 26(8): 895-900
    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體外血腦屏障透過試驗對比研究
    樓屹,蔣思懿,陳樹大,李媛媛,陳濤,秦光明,陳金亮,施小燕
    2017, 26(8): 900-903
    臨床研究
    早發與非早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變患者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分析
    趙雪東,趙冠棋,鄭文,聶紹平
    2017, 26(8): 904-909
    側支循環豐富程度對大腦中動脈梗塞患者溶栓預后的影響
    何斌,邵斌霞,張勁松,許曉泉,趙林波,蔣雷,施海彬,劉強輝
    2017, 26(8): 910-913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中暑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
    魏捷,杜賢進,晏晨,田丹,楊衛澤,呂菁君
    2017, 26(8): 914-918
    配對血漿吸附濾過治療重癥膿毒癥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研究
    李小麗,劉魯沂,初靜,梁亞鳳,李梅鳳,田行瀚,王希鋒,于清霞,劉佳
    2017, 26(8): 919-923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氯解磷定用量的臨床研究
    王磊,唐澤海,陳奎,呂飛,樊紅,孫鵬,韓繼媛
    2017, 26(8): 924-928
    血液濾過治療利尿劑抵抗性心衰的療效及機制分析
    李紅艷,秦歷杰,蘆良花
    2017, 26(8): 929-934
    D二聚體對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及預后判斷價值
    薛淵,肖子亞,顧國嶸,張晨,欒驍,姚晨玲
    2017, 26(8): 935-938
    目標溫度管理時心動過緩對心搏呼吸驟停患者預后的評估
    徐鵬,何飛,范國峰,王軍
    2017, 26(8): 939-943
    慢性心衰患兒血漿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腦利鈉肽水平改變及其臨床價值探討
    孫裕平,孫平平,蔣艷,李德華,楊柳,徐迎軍
    2017, 26(8): 944-947
    血清presepsin(sCD14-ST)聯合NEWS評分評估膿毒癥預后的價值
    全錦花,楊魯,張新超
    2017, 26(8): 948-952
    早期分梯次小切口切開在血循毒蛇傷的研究
    樂冬友,徐自強,劉俊宏,楊永安,胡振軍,蔣濤,羅敢平,王逸君
    2017, 26(8): 952-956
    經驗交流
    早期高容量連續性血液凈化對老年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影響
    陳健良,章義利,陳牡丹,李立斌,呼幫傳,郭洪杰
    2017, 26(8): 957-960
    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3例及診治分析
    李齊明,郭曉綱,宣天明,尚云鵬
    2017, 26(8): 960-962
    復合技術治療36例股青腫臨床效果觀察
    宋富波,李魯濱,楊牟,車海杰
    2017, 26(8): 963-967
    骶尾部畸胎瘤伴急性化膿性感染的救治
    孫婷,姚梅琪,沈國麗
    2017, 26(8): 967-968
    自制可調節牽引支架在多發傷合并骨折患者中的應用
    章賽軍,吳立群,胡雪芹
    2017, 26(8): 965-967
    綜述
    中國兒童MRSA ST59克隆α、δ溶血功能變異機制的研究進展
    王麗娟,錢素云
    2017, 26(8): 969-973
    病例報告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炎的主動脈夾層一例
    楊月霞,王懷新
    2017, 26(8): 884-884
    少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全心衰誤診1例分享
    張二苗,王凌燕,王昕朋,劉國暉
    2017, 26(8): 981-982
    科研·管理·培訓
    社區普及徒手心肺復蘇對猝死病人搶救的意義
    葛波涌,王明太,王玉波,周鹿安,劉鄭和,楊穎,朱濤
    2017, 26(8): 974-976
    公眾 “白金十分鐘”急救實施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胡蘇珍,何忠杰
    2017, 26(8): 976-978
    2016中國心肺復蘇研究發展藍皮書
    何小軍,陳振英
    2017, 26(8): 979-981
    指南快譯
    美國神經學會關于減輕心肺復蘇后腦損傷的臨床實踐指南概要
    徐杰豐,張茂
    2017, 26(8): 857-858
    ICU目標體溫管理:法國指南
    江利冰,張茂,蔣守銀,李瑞杰,姜生茂,張斌
    2017, 26(8): 858-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