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 第15卷 第3期
發布時間:2006-03-10
|
主題:顱腦損傷
|
|
|
|
述評
創傷研究的一些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正國
2006, 15(3): 203-205
顱腦損傷
顱面穿通性損傷的臨床分型及救治
田道鋒,陳謙學,陳治標,劉仁忠,葉應湖,王國安
2006, 15(3): 206-208
山莨菪堿對重型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血漿NSE、ET及CGRP含量的影響
趙靈,林小華,李永波,韋玉文,侯玉宇,楚磊
2006, 15(3): 209-212
頭部外傷合并視神經損傷的臨床分析
吳超,魏增華,孟祥德,續繼軍,李永濤,趙緒元,單鋒芝
2006, 15(3): 213-215
重型顱腦損傷死亡危險因素的分析
陳華文,祝偉,李樹生,鄭智
2006, 15(3): 216-218
基礎研究
一氧化氮對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肺組織Toll樣受體2/4mRNA表達的影響
王琳,張磊,陳燕,郭興軍,楊俊,張景輝,田元,吳河水
2006, 15(3): 219-222
季德勝蛇藥片對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
陶冬英,陳平圣,劉東風
2006, 15(3): 223-227
卡巴膽堿對腸缺血-再灌流動物臟器功能的保護作用
呂藝,姜小國,曹衛紅,白玉梅,孫丹,胡森,盛志勇
2006, 15(3): 228-231
血管緊張素-(1-7)對高血壓大鼠內皮功能的影響
何建桂,黃藝儀,馬虹,廖新學,何小洪,王禮春
2006, 15(3): 232-235
臨床研究
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患兒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水平和基因測序的臨床意義
張澤偉,葉璟,李建華,姜力駿,高展
2006, 15(3): 236-238
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支架治療
丁寧,梁熙虹,陳光利,秦朝暉,孫林,王虔,余華峰
2006, 15(3): 239-242
24例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分析
周勇,應可凈,章迎春,陳麗英
2006, 15(3): 243-245
心肌損傷標志物與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臨床研究
方明,曾紅科,甄享凡,李洪義,孫誠
2006, 15(3): 246-248
早期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
劉愛華,黃瑋,譚源福,楊雷霆,張超元,吳中學
2006, 15(3): 249-251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患者中性粒細胞凋亡規律與前列腺素E1的關系
陳大慶,朱烈烈,林露陽
2006, 15(3): 252-254
鹽酸戊乙奎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臨床應用
陶一江,陳建榮,朱杰,姚堅,李凱述,張揚
2006, 15(3): 255-259
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術救治重度骨盆骨折患者
鄭志群,杜文革,錢何布,陸駿灝,沈盛華
2006, 15(3): 260-262
袖狀襯墊用于防止動脈導管結扎術中破裂出血
倪一鳴,吳濤,馮強,徐鶴云,楊明磊
2006, 15(3): 263-264
257例心搏驟停患者院外現場救治
楊萍芬,張偉宏
2006, 15(3): 265-266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郭舜源,于民,陳桂花
2006, 15(3): 267-268
人工肝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測的臨床意義
姚玉梅,吳亞云,吳君,劉曉敏,程明亮
2006, 15(3): 269-270
對ICU鎮靜患者行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及護理
王華芬,蘭美娟,景繼勇
2006, 15(3): 270-272
門控心血池顯像與二維超聲心動圖對冠心病左室射血分數測定的比較
溫曉紅,張穎,黃高忠,李艦南
2006, 15(3): 273-275
經驗交流
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洪霞,胡強,楊建華,吳鵬蘭
2006, 15(3): 275-276
院前急救
急性創傷院前死亡原因分析
張紅陽,張凱
2006, 15(3): 276-277
標準與指南
2005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一)
李春盛,楊鐵成
2006, 15(3): 278-280
綜述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急診處理
李海峰,潘旭東,魏崗之
2006, 15(3): 281-283
病例報告
急性肺栓塞并急性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搶救成功1例
郭路芬,徐曉峰,劉雙,朱小玲,艾輝,李慶祥
2006, 15(3): 262-262
讀者·作者·編者
2001—2005年《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刊登論文分析
邵菊芳,何小軍,馬岳峰,沈惠云
2006, 15(3): 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