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位置是: | 首 頁 | >> |
![]() | 關鍵字: |
目的:探討心跳驟停復蘇后患者急性肝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間我科心肺復蘇術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是否發生急性肝損傷(Acute Liver Injury,ALI),將入選患者分為ALI組和非ALI組,比較兩組患者入科時的基本情況及是否發生心跳驟停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使用單因素生存曲線(Kaplan-Meier法)分析ALI對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響。觀察ALI組患者的28天死亡率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使用多元邏輯回歸分析ALI發生的危險因素。結果:入選ALI組54人,非ALI組158人,ALI組患者恢復自主循環的時間較長(19(10-27)min,P值為0.015),ALI組患者總體病情(SOFA評分、酸中毒和乳酸)較重。ALI組和非ALI組心跳驟停后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的發生率分別為55%比74%和70%比89%。非ALI組患者的1年累計生存率明顯高于ALI組,Log Rank (Mantel-Cox)卡方值4.1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值0.043)。ALI持續時間越長,不良預后的發生率越高。心跳驟停后恢復自主循環的時間及心肺復蘇后患者是否發生心力衰竭和ALI的發生相關,OR值分別為3.762(2.347-5.098)和4.272(2.943-5.932),P值均<0.05。結論:心跳驟停后恢復自主循環的時間及心肺復蘇后的心力衰竭是ALI的危險因素,ALI的發生增加患者死亡率。
曹麗萍,李亮,任藝,張煒,孫兆瑞,楊志洲,聶時南. 心跳驟停復蘇后患者急性肝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及對預后的影響[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1,30(2): 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