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eymc"></nav>
  • <input id="ceymc"></input>
  • <nav id="ceymc"><nav id="ceymc"></nav></nav>
  • 現在位置是:首 頁 >> 
    關鍵字:
    期刊中心
    重癥監護病房膿毒癥患者鐵代謝紊亂及其對預后的評估價值
    Evaluation of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作者:姜毅,安萌萌,龔平    發布日期:2021-05-07    

    目的 評估膿毒癥患者鐵代謝紊亂并探討缺鐵對病死率的影響。方法 納入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入住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ICU且符合膿毒癥3.0診斷標準的患者(n=130),另選性別、年齡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n=20)。入院后第1天(對照組為入組后)、3 d 和7 d 抽取外周靜脈血檢測鐵代謝相關指標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進行SOFA 評分。比較各組間鐵代謝相關指標的差異,分析血漿鐵與血紅蛋白、鐵調素、鐵蛋白、IL-6、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log 鐵蛋白的相關性以及血漿鐵水平降低對膿毒癥患者28 d 死亡的預測能力。結果 在入院3 d后膿毒癥患者即出現顯著貧血;入院第1 周的血漿鐵、轉鐵蛋白、鐵飽和度、總鐵結合力及未飽和鐵結合力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紅細胞分布寬度、鐵蛋白、IL-6、鐵調素和sTFR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入院第3 和7天的紅細胞分布寬度、鐵蛋白和鐵調素,以及第7天的血漿鐵和鐵飽和度均顯著高于第1天;而第7天的總鐵結合力和未飽和鐵結合力,以及第3天的sTFR/log 鐵蛋白顯著低于第1天。入院第1 周存活和死亡組患者在第3天和第7天均出現顯著貧血,但死亡組貧血更嚴重;入院第1 周死亡組的轉鐵蛋白、總鐵結合力和未飽和鐵結合力,以及第3 和7天死亡組的血漿鐵均顯著低于存活組;而入院第1 周死亡組的鐵蛋白、IL-6 和鐵調素,以及第7天鐵飽和度均顯著高于存活組。Spearman 相關性分析表明血漿鐵與IL-6(r=-0.391,P<0.01)、鐵蛋白(r=-0.293,P=0.001)、鐵調素(r=-0.209,P=0.017)均呈負相關,而與血紅蛋白不相關(r=0.005,P=0.958)。血漿鐵預測膿毒癥患者28 d 死亡的工作曲線下面積(AUC)為0.524(95%CI :0.416~0.631,P=0.656)。結論 膿毒癥患者早期即存在顯著的貧血和鐵代謝紊亂,而死亡組患者鐵代謝紊亂更嚴重。血漿鐵水平降低不能預測膿毒癥患者28 d 病死率。血漿鐵水平降低與血紅蛋白降低不相關,補鐵治療要慎重。

    姜毅,安萌萌,龔平. 重癥監護病房膿毒癥患者鐵代謝紊亂及其對預后的評估價值[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1,30(5): 562-568.
    DOI號: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5.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