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位置是: | 首 頁 | >> |
![]() | 關鍵字: |
目的 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肺損傷的分子機制。方法 6至8周齡的C57BL/6雄鼠按照完全隨機化分組的方法分為四組,實驗組(共3組,每組9只)經腹腔注射4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對照組(9只)小鼠腹腔注射同等劑量生理鹽水。PQ注射后2 d、7 d和14 d,分別麻醉后處死小鼠取出肺組織,蘇木精-伊紅染色法(HE)觀察肺組織的病理變化,并應用串聯質譜標記技術(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ag technology, TMT)分析各時間點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肺組織中差異蛋白表達情況,并進行功能性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PQ-2 d、7 d、14 d分別有91個(69升高,22降低)、160個(103升高,57降低)和78個(45升高,33降低)蛋白的差異表達有統計學意義;亞細胞定位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PQ-2 d和PQ-7 d組差異蛋白均以細胞外分布最多,而PQ-14d組中差異蛋白位于細胞核內最多;GO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PQ-2d和7 d以體液免疫和凝血相關的反應為主,PQ-14d以中性粒細胞聚集等趨化和調控反應為主;KEGG分析顯示,補體-凝血級聯在PQ-2 d和7 d 組中占據首要地位,而PQ-14 d組中以細胞色素P450對異生物的代謝途徑為首。結論 本研究應用TMT技術對PQ中毒小鼠不同時間點的肺臟進行蛋白組學分析,從蛋白分子角度揭示了PQ肺損傷的分子機制,發現并提出體液免疫和補體-凝血途徑是PQ肺損傷的關鍵,為后續臨床研究和治療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彭瑾瑾,劉志,周雨晴,才權,劉偉. 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肺損傷機制的蛋白組學分析[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1,30(11): 1318-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