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eymc"></nav>
  • <input id="ceymc"></input>
  • <nav id="ceymc"><nav id="ceymc"></nav></nav>
  • 現在位置是:首 頁 >> 
    關鍵字:
    期刊中心
    從73例重度創傷患者的凝血功能與輸血方案論大量輸血協議建設的必要性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mass transfusion protocol in terms of blood use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作者:賴冬,田艷,何飛,姬長甫,林姝婷,臧園    發布日期:2021-11-04    

    目的 本研究通過重度創傷患者首次輸血時間用血情況及預后分析,以探討規范大量輸血協議(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7年1月至 2019年12月就診的重度創傷73例。以重度創傷患者從受傷到患者輸注血制品的時間差為 Δt,根據 Δt 將患者分為首次輸血 4h 內組 (n=26) 和大于 4h 組 (n=47),比較兩組患者輸注血制品總量。采用入院后的首次血常規﹑TEG ﹑傳統凝血等指標及 Δt 對73例重度創傷患者 28 d 病死率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73例不同預后重度創傷患者各項指標結果顯示,患者以 28 d 死亡計算 ,42例為死亡組,其他31例為存活組,死亡組與存活組相比,血小板(PLT)、纖維蛋白聚合功能(Angle)、血小板聚集功能(MA)、纖維蛋白原(Fbg)均明顯降低 (P<0.05 或 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 D 二聚體(DD)則明顯增高 (P<0.05 或 P<0.01) ;73例重度創傷患者有 26例首次輸血時間 4h 內,而 47例在首次輸血大于 4h,比較發現首次輸血 4h 內組患者輸注血制品總量明顯減少(P<0.01),病死率也明顯降低(P<0.05)。73例重度創傷患者凝血相關指標判斷 28 d 病死率的二分類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Fbg 是患者 28 d 病死率的風險因素 (P<0.05),Δt 是 28 d 病死率的保護因素 (P<0.05),其他指標對重度創傷患者預后無明顯影響。重度創傷患者Δt 預測 28 d死亡ROC曲線分析顯示曲線下面積為 0.774(95%CI,0.653~0.895)(P<0.01) ;Fbg預測的 28 d 生存 ROC 曲線顯示曲線下面積為 0.735(95%CI,0.616~0.854)(P<0.01)。結論  4 h內首次輸血可以明顯降低重度創傷患者的 28 d 病死率和減少血制品的使用,Δt 和 Fbg 分別對 28 d死亡和生存有明顯的預測作用 ;規范的 MTP 體系建設對于提高重度創傷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義。

    賴冬,田艷,何飛,姬長甫,林姝婷,臧園. 從73例重度創傷患者的凝血功能與輸血方案論大量輸血協議建設的必要性[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1,30(11): 1394-1397.
    DOI號: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11.024


    ?